废弃矿山变身光伏梯田,农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承德新闻网 阅读:1 2025-07-01 09:20:40 评论: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废弃矿山转型光伏梯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还实现了农光互补,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日,某地农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成为全国农光互补项目的典范。

废弃矿山,曾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矿山资源逐渐枯竭,废弃矿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大挑战。而农光互补项目,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应运而生。

农光互补项目,即农业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项目。通过在废弃矿山建设光伏发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时,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还能为周边农业提供灌溉、降温等便利条件,实现农业与光伏发电的互补。

某地农光互补项目,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光伏发电技术,建设了10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在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对废弃矿山进行了绿化、水土保持等治理,使废弃矿山焕发出新的生机。

该项目自投运以来,年发电量已突破1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这不仅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农光互补项目在废弃矿山转型过程中,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生态修复:通过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废弃矿山得到了有效治理,实现了生态修复。同时,光伏发电站的建设还为周边农业提供了灌溉、降温等便利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

2. 节能减排:农光互补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有效降低了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经济效益:农光互补项目在实现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的同时,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投运后,当地居民可通过土地租赁、务工等方式获得收入。

4. 社会效益:农光互补项目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废弃矿山转型光伏梯田,农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推广农光互补项目,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承德新闻网信息发布平台,集新闻传播、政策解读、文化旅游推广于一体”,形成内容价值的浓缩导航。